兴业中期宏观观点

上海聚益投资有限公司   2018-06-13 本文章875阅读

兴业宏观中期经济展望标题:信用的七年轮回(王涵)

 

海外的两个波动源,金融与政治的波动率提升或向中国市场传导

 

其一为中美关系,(用我自己的话讲其实就是美国对中国战略的转向)

其二为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的观点被证伪。美联储缩表+宽财税政策,共同推升美元美债收益率走高,在此背景下,新兴市场面临资金流出的压力,叠加贸易冲突的不确定性,今年外需的不确定性较高。

 

国内来看

1.过年两年PPP和房地产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托底效应过去后,之前释放的项目进入到尾声阶段,基建、房地产建筑安装投资增速均出现明显下降,经济存在下行压力。

2.2011年相似,本轮国内债务问题源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信用扩张,今年债务开始面临到期压力。本轮信用周期的两大特征,表现为表外债务和上升公司压力大(上市公司现金流恶化,基建、地产相关行业成了重灾区)。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,今年6.2万亿的信托到期量、4.7万亿的信用债到期量都存在信用风险的隐忧。从结构上来看,城投、房地产、上市公司可能是本轮债务周期的脆弱点。

3.政策将更加凸显“结构性”:宽货币、支持新兴行业股权融资。经济下滑压力以及银行表内负债端的压力需要宽货币缓解。从空间上看,中国存款准备金率明显高于其他经济体,仍可能看到货币条件的进一步宽松。另一方面,在整体信用条件收紧同时,新兴行业融资环境将改善。“紧信用”集中在过去违规信用派生较多的城投、地产等行业。新兴行业融资条件的改善更多可能体现在股权融资层面。(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早已定调,所以所谓宽货币也是央行为了缓解负债端的实际流动性压力,而本身中国的存准金率很高有调整空间。银保监会为继续去杠杆的监管在做减法,证监会则侧重做加法符合“更突出直接融资”的说法,所以新兴行业融资条件的改善也可能更多通过股市解决)

 

结论:金融市场波动性易上难下。国内信用风险和海外环境均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,在国内外宏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2018年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易上难下,或比往年上一个台阶。


一键咨询